宋教仁的“清廉”观
桃源县沅江东畔,319国道像“八”字那样被撇、捺向两边分开,分叉处坐落着一所教仁中学,其以革命家宋教仁之名命名,有着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在学校校栏里,还张贴着一份对宋教仁廉政作为的介绍。
宋教仁,出生在湖南桃源县,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之一,被称作“中国宪政之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不仅为中国推翻封建帝制、肇造民主共和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勋,而且在其主政农林部的短短三个月中,树立了清廉俭朴之政风。
两则“启事”创廉政公开承诺首例
宋教仁对前清官场“请安磕头,夤缘奔竞”的腐败习气深恶痛绝。1912年4月,其被推举为北京政府农林总长,上任伊始,即在当时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民立报》的醒目位置刊登《宋教仁启事》:“鄙人以菲材承乏农部,为国服务,深恐用人行政不得其当。部中职员量材任用,一切干谒概行谢绝。”启事言简意赅,为使相关人员都能看到,于4月26日、27日连登两天,并电告《民立报》发行部特向他亲朋故友较多的北京、武汉、长沙、常德等地各加派1000份。然“树欲静而风不止”,官场请托干谒的积习顽固不化,一些人仍纠缠不清,为断绝他们的念想,6月7日,宋教仁再次登出一则启事进行劝阻。任职仅50天中连续三次公开刊登两则“启事”,其革除用人腐败的良苦用心显而易见,也创造了中国公务员廉政公开承诺首例。
一份“公报”开机关财务公开先河
宋教仁认为腐败的滋生源于权力避开监督的暗箱操作,只有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防止腐败的滋生。晾晒“三公经费”便是其反腐倡廉的又一举措。1912年6月8日,北京政府第39号《政府公报》刊载《农林部咨财政部5月份决算清册》,将农林部当月所有收支分项细列,公之于众。宋教仁认为部中一切费用开支,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收支是否合理,应向国民公开,接受国民监督,首开中国政府机关财务公开先河。半个世纪前,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著名历史学家吴相湘在其所著《宋教仁传》中特别提及:“观乎《政府公报》6月8日第39号刊载《农林部咨财政部5月份决算清册》,殆为民国初年北京政府唯一之特例。权位金钱不能淫,政见不可牺牲,政治家之风骨,宋氏有之矣。”
一封“谢函”树坚拒金钱利诱典范
1912年10月,已辞去农林总长,时任国民党代理理事长的宋教仁准备南下省亲。行前,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造访,带来一张五十万元支票塞到宋教仁手里,宋教仁不肯接受,袁说:“家父知道宋总长两袖清风,回乡省亲,需要盘缠,家父一片好心,总长不要误会。”为了避免再三推辞的尴尬,宋教仁勉强暂留,离京前夜,宋教仁写下一封谢函连同五十万元支票封在一起,托人在他离京后送交袁世凯。
宋教仁一生,因其才华横溢,功勋卓著,常遭人嫉妒,加之恃才傲物,特立独行,不计毁誉的性格更使他招来许多攻击、诽谤、误解和非议,以致盖棺百年而论不定。一个多世纪以来,对宋教仁有过许多异议,但无论敌友,从来没有人对宋教仁的清廉精神有过非议,皆因宋教仁一生从未有过私利企图,宋教仁举政行事,清正廉洁,无懈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