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欢迎来到 临澧县纪检监察网 !
您的位置: 首页 >纪检动态>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3-21 17:5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如何防止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的现象发生?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全面公开。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全面公开省市县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乡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也一律要公告公示。监督问责。将与有关部门协作,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对违规违纪问题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问责一起、曝光一起,坚决防止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央视新闻官方微博 3月7日)

 正值两会期间,财政部在3月7日举行的记者会上,记者提问到,“一些地方出现了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将如何采取措施防止这类现象发生?”其中,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答记者问中提到了“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这句话一经出现,马上成为了微博话题,排在了微博热搜榜第五位,可见大众对扶贫领域方面的极高关注度。也侧面反映出财政部将继续把脱贫攻坚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决心。

 脱贫攻坚战一直备受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新一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中学习等会议上对脱贫攻坚的关注与强调从未断过,而中央、省、市、县出台的相关政策一直在施行,投身于脱贫攻坚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一直不断。对脱贫攻坚路上的出现的“蝇贪”“鼠硕”“巨蠱”一直是“零容忍”,强打强压。今年1月30日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对26个巡视对象的反馈情况还作了集中公布。

 可依旧存在部分党员干部,思想滑坡,背叛组织,脱离群众,从扶贫路子上想“歪路”,伸“黑手”。比如2月10日云南扶贫民生领域涉黑涉恶问题查处9741人、2月12日四川通报的6起扶贫领域违纪问题、3月7日吉林通报4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这些来自基层干部的腐败案例,有些掌握扶贫款的基层干部法治意识缺失,利欲熏心,胆大包天,藐视和践踏法治、道德的底线,在利益诱惑面前将“黑手”伸向了这块扶贫“奶酪”。如何纠治它?自然也成了广大群众迫切关心的问题。

 在两会带来的各式各类民生问题的讯息中,财政部给出的回复,“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无疑是一颗定心丸,给群众安了心,定了神。这既是一次政府的公信力提升,也是给了思想滑坡,不老实的干部“平地一声雷”。全面公开是透明,监督问责是担当,在这两者的双管齐下,打造的“防腐剂”一定能为广大党员干部抹上层层“保护膜”。同时,党员干部自身从内到外一定要立得稳,“防腐剂”再好,也是外界赋予的,自身想要保持“长久不坏”,还是要靠由内而外的风清气正,锤炼党性、坚守纪律、扛起使命,在脱贫攻坚战路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方能畅通无阻。(桃源县纪委监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