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总有人在升学宴上栽跟头
又到一年收录取通知书之时,子女学有所成,迈向人生新阶段,家长想和亲朋好友分享喜讯,与老师共享荣光,举办升学宴无疑是传递喜悦的一种方式。但是,对身为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家长来说,切莫打借机敛财的歪主意,让喜事变了味。但偏偏有些人被喜悦冲昏了头脑而踩了红线,让升学宴成了“升学厌”。
近期,中纪委、省纪委通报了违规操办升学宴典型案例,可谓教训之深刻。有的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礼品礼金。如江苏省射阳县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科科长李松杨违规操办女儿高考升学宴,收受本县19个加油站老板每人500元礼金,宴席还在进行中,就被群众举报,升学宴办成了“处分宴”。有的公私不分,动用公车公务操办。如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动监局工作人员孙某,驾驶执法车辆将其家人送到亲属举办的升学宴现场,并将车辆停放在酒店门前。有的还利用公共信息平台群发短信请吃升学宴。如黑龙江省五常市公安局民意派出所民警赵玉红为操办女儿升学宴,竟利用警务通工作平台群发邀请短信。可见,这类人的特权思想是何等严重,纪律意识是何等淡薄。有的提前办、代办、不办宴只收礼金,以聚会等名义违规操办。如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安全生产监察大队大队长王倩在女儿尚未被大学录取的情况下,就举办学子宴,宴请同事及管理服务对象。即使转移视线,转嫁“风险”,也难逃监督的法眼。有的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操办。如陕西省勉县创建办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张明春,先后4次为儿子考上大学举办升学宴,违规收受礼金。这种自作聪明、自欺欺人的做法,最终受到了纪律的处罚。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各地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保持高压态势,违规操办“升学宴”在许多地方已日渐式微。但仍有一些党员干部铤而走险,踩了红线,四种心理值得我们警惕。一是心有不甘,捞回本钱。礼尚往来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人情社会下,一些党员干部随份子日积月累地送出去不少礼钱,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大操大办的现象少了,自己送出去的钱尚未回本,于是铤而走险,希望借办宴“换回损失”。二是自作聪明,试图掩盖。认为小范围的宴请不会被发现,应该能逃过群众的眼睛和监督检查。三是从众心理,随波逐流。认为大家都在办,为什么自己不能办?再加上亲朋好友三番五次的要求,让这些党员干部觉得理所应当好好操办。四是面子文化,追求排场。认为自己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不能失了面子,自己子女的成绩不比别人的差,没有理由不办。种种心理,让这些党员干部将纪律规矩抛之脑后,踩了红线,碰了高压线,在升学宴上栽了跟头。
通报的案例就在眼前,广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切实摆脱看客心态,体会组织的良苦用心,在操办“升学宴”等问题上严于律己,不让好事变坏事。(临澧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