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安全底线不可“破”
7月2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网站分别刊登两则消息:吉林省纪委监委启动对长春长生生物疫苗案件腐败问题调查追责,山东省纪委监委成立专班对“问题疫苗”背后的违纪违法和失职渎职问题一查到底。至此,纪检监察机关正式开始着手对近段时间的“假疫苗”事件展开调查。
众所周知,疫苗接种是我们有效预防疾病侵害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对年幼的儿童而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幼儿接种疫苗已经变成非常普遍的事,医院也成为了现代人身心疾病的最后一道“防线”。伴随着对药物需求的增加,巨大的市场利润使得医药造假事件屡屡见诸报端。此次疫苗造假事件,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接种假疫苗的青少年和婴幼儿群体,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令人发指的造假行为拷问着造假者的良心。
“假疫苗”事件的发生,要求我们守住民生安全“底线”。“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民生安全无小事,从“三聚氰胺”到“苏丹红”,从问题奶粉到假疫苗,食品安全和医疗卫生安全是老百姓生命安全的“底线”。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们迈进了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期盼就是全体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事件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随即作出批示,要求有关地方和部门要高度重视,立即调查事实真相,一查到底,严肃问责,依法从严处理,切实回应群众关切。这充分体现了我党始终秉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充分体现了我党坚决捍卫民生安全的决心。
“假疫苗”事件的发生,需要纪检监察机关“利剑出鞘”。疫苗生产厂家如何逃避监管生产出不符合要求的疫苗产品?疫苗销售商又是如何通过“渠道”运作实现问题产品的销售?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否隐藏着利益输送?是否存在着公职人员的贪赃枉法?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纪国法的捍卫者,理应在此时履职担当显作为,利剑出鞘惩腐恶,拨开事件层层“迷雾”,争取给人民群众一个交代,还老百姓一片蓝天。
“假疫苗”事件的发生,必将催生监督改革新作为。“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社会进步发展,必然会伴随着“阵痛”,站在历史的发展长河来看,“假疫苗”事件的发生,促使我们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进行自我革新,无论是食品药品生产还是流通、销售各个环节,都将走向更加完善的新阶段,从而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实现监督管理的新作为。(桃源县九溪镇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