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暖官”点赞
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一篇题为《做“暖官”就能焐热民心》文章走红网络,文章提出党员干部要学会做“暖官”,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思考问题。这与之前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提出的建设有温度的城市要“暖官”不要“宅官”的理念不谋而合,让笔者不禁为倡导做“暖官”的举动点赞。(1月1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心态决定状态,思路决定出路。“暖官”与“宅官”虽一字之差,但鲜明生动形象,活脱脱地照出了一个官员是否感知群众冷暖和对待百姓的态度。为何部分领导干部不愿意做百姓拥护爱戴的“暖官”,而是选择当“一杯茶、一根烟、手机刷屏大半天”的“宅官”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官本位思想作怪,导致庸懒散的风气蔓延,最终调研走马观花,下基层走味变调成了“吓基层”。做“暖官”不做“宅官”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走出办公室,来到群众身边,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百姓所想、所急的地方在哪里,而后“对症下药”,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当前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时代,需要更多有所作为的“暖官”捂热民心,让城市变得有温度,有人情味。
“暖官”倡导了为官有为的新理念。官心系民心,才能暖民心。践行“暖官”理念,要求党员干部自觉抵制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切实把服务群众的工作放在首位,用绣花的细致与耐心将工作做细做实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暖官”树立了为官必为的新形象。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党所做的一切都需要“始终和人民群众想到一起,干到一起”。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事情,大家有许多的收获,也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暖官”就是要求党员干部以解决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为办事方向,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暖官”指明了为官敢为的新动向。为官敢为就是要勇立时代发展的“潮头”,敢于开拓进取,让老百姓的生活“有盼头”。党员干部要以敢于担当为底线,不断提升工作的精气神,始终秉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勇气,才能干成事,干大事。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诠释了新时代的“暖官”新形象。建设有温度的城市,需要党员干部沉下心,俯下身解民忧,纾民难,人人争做“暖官”。(石门县夹山镇纪委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