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要做到“三扶”
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期间专门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他强调,要加大深度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培育力度。要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7月17日人民网)
正如富兰克林所说:“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贫穷或一定老死于贫穷的思想。”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不难看到大多数贫困群众尝到了勤劳脱贫的甜头,真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走上了脱贫奔小康之路。但也有一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把党的扶贫好政策错误地当成了养懒人的政策,他们并不是年老体弱,天灾人祸所致,而是态度消极,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不思进取,安于贫困,他们缺乏想富,敢富,能富,善富的信心、勇气和人穷志不穷的精神。
人无志不立,贫无志难脱。脱贫攻坚到了啃骨头、到了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恐怕更多面对的是这样的贫困户、贫困人,他们不仅是物质的贫困,更重要的是精神的贫困、思想的贫困、志气的贫困、动力的贫困。精准扶贫要点到思想和精神的“穴位”上,即做到“三扶”—“扶志”、“扶智”、“众扶”。
一是“扶志”,即“立志气”。俗话说 “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自身没有力争改变贫困现状实现脱贫致富的志向,那么再扶也是扶不起的阿斗。在扶贫工作中,广大帮扶干部要与贫困群众贴得近些更近些,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一对一融进去,真正走进他们内心,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把脉问诊、对症下药。要把志气、信心送到农户心坎上,帮助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正确观念,铆足精气神、撸起袖子干、立志拔穷根。
二是“扶智”,即“授人以渔”。俗话说“愚人富不久,智者穷不长”。因而要想彻底地打赢扶贫攻坚战,实现稳定的、高水平的、高质量的脱贫,就必须要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变“输血”为“造血”。要大力引导支持贫困人口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生产技术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生产技术能力;大力引导推动贫困人口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发展合作社,农村电商,创办企业等提高贫困人口经营意识和能力,拓宽增收渠道等,通过不断地扶智,不断地“造血”和“授人以渔”,提升贫困人口的科学技术,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实现可持续的稳定的脱贫。
三是“众扶”,即“众人拾柴火焰高”。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加强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集中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对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要从严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