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木山乡:夯实“三资”管理 助推乡村振兴
村级集体“三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是村级组织运转的经费保障。为让集体“三资”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最大效能,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刻木山乡纪委探索出了“五个一”的“三资”管理新模式。
“一项机制”凝集管理向心力。今年,刻木山乡纪委根据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联合乡财政所先后出台了《刻木山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暂行制度》《刻木山乡村务监督管理制度》《刻木山乡村(居)财务收入及经费支出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和《关于落实县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巡察组反馈意见的整改方案》,成立了刻木山落实县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整改领导小组,压实了工作责任,将村(社区)的资金、资产、资源全部纳入乡委托代理中心管理,严把资金使用审批关、票据审核关、财务公开关、审计监督关,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运行,推动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一本台账”提升资产明晰度。针对县委巡察组反馈的岩龙、双凤等少数村资产登记不详细,盘点不准确的问题,由乡纪委牵头,组织财政所、村账乡委托代理中心干部,下沉到15个村(社区),开展了为期5天的固定资产盘底,摸清了底子,建立了资产资源台账,按类别、规模范围、性质如实进行了登记,并装订
成册,明确专人负责,实行动态管理,确保了村级资产资源账账相符,账实相应。
“一套流程”把住交易规范性。以整合农村产权资源,实现农村产权受益最大化和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促进农村生产要素有序流动,依托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或有关会议,发布农村资产、资源交易信息,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楼子村为更好利用资源,将未承包的1000多亩集体荒山,统一开挖后全部栽上园丰脐橙,交由合作社托管,受益后,村、社按7:3的比例分成,村集体每年可收益280万元。全乡2300多处“沉睡”的堰塘,激活后成为农民手中的“定期存折”。10多处大中小型工程通过公开招投标,压缩开支30多万元。
“一同审计”确保收支不跑漏。乡纪委会同财政所、村账乡委托代理中心、村(社区)纪检委员、村级监督员、群众代表,实行“六方”同审。审计重点放在村级集体经营性收支、财务收支、上级扶持资金使用、村级资源发包和债权债务等方面。审计过程中,做到两个结合,即查账与走访座谈相结合,查账与现场勘查相结合,通过走访座谈和现场查看,查明事实真相,提高审计质量,规范财务管理,确保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
“一张网络”推动监督立体化。利用“互联网+监督”平台、“清风连心桥”微信监督群、会议、公开招投标等形式。对工程项目、招商引资、各种惠农惠民补贴、专项资金使用、资产和资源的承包、租赁、出让、财务收支以及村级政务、事务等情况进行全面、准确及时公开。既公开过程,又公开结果,让群众最大限度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通过对群众举报反映问题及时组织调查核实,先后对涉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违纪、违规的3名村干部进行了立案查处,对5名村干部进行了谈话提醒。针对县委巡察组反馈的13项“三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深改实改,堵塞了监管漏洞,防止了农村集体“三资”流失和浪费,推动了乡村振兴蓬勃发展。